淺談視覺訓練調節異常_三種訓練原理(第一篇)

作者 陳韵臻 醫師曾開遠 驗光師蘇子茵 職能治療師


眼科醫師發現:

        七歲的小華,學校視力篩檢都正常,可是常常抱怨頭痛眼睛痠,尤其是在練習寫字時,這些狀況更加明顯,常常看到他皺著眉頭寫功課。爸媽一開始以為是孩子不適應學校的生活,想說一陣子應該就是適應了,但小華的抱怨越來越多,甚至會逃避閱讀或近距離的用眼活動

        家長帶著小華前往眼科檢查後發現,視力檢查時0.9至1.0一直浮動,而且眼睛結構沒有異常,但在做單眼調節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聚合近點 (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 NPC) ,發現調節功能使用推進法測試時,數據低於一般同年齡小朋友的狀況,因此,轉至驗光所尋求驗光師的進一步做治療與訓練

        家長表示小華除了容易混淆形近字之外,每次抄寫聯絡簿或是寫作業也都要花費很久的時間。醫師做了初步的篩檢,了解小朋友的視知覺狀況跟同年齡小孩相比較為低下,因此轉給職能治療師進一步評估。


驗光師發現:

        小華轉診至驗光所時,在走到診療椅過程中,右邊的腳都會有內八的問題,而左邊卻沒有內外八的現象,並且發現小華的右邊手臂擺動手臂的動作較小,左邊卻有較大的擺盪幅度,在開始執行眼睛屈光檢查時,驗光師發現若放上完全矯正的度數時,小華只能看到0.7至0.8,並且會有抱怨時清楚時模糊的狀況,或是用瞇眼睛的行為讓自己可以看得更清楚,再經由插片式的檢查後,需要過度矯正一百度,小華就可以看到1.0,但常常會有扭動脖子、舒緩脖子肌肉的的行為

        透過轉診單中得知,眼科醫師於檢查中有發現聚合近點和單眼調節幅度低於正常值,因此,驗光師使用了紅色濾光片加上聚合近點的檢查,發現小華的內聚能力不好,所以,再經由視覺功能分析(美式二十一項),確診是雙眼視覺障礙中的聚合不足伴隨著調節不足障礙,困擾著小華平常生活中的頭痛、眼睛酸或閱讀上的問題。

        小華在視覺訓練中特別加強了Minus Lens shift,刺激水晶體的彈性、Brock string push up ,誘導調節與聚合系統的協調性,以及Robbins rock刺激腦部解析影像時須配合距離及大小的改變,在經過兩個月的視覺訓練後,透過了一系列的規劃,包括:眼動訓練(注視、追視、躍視)以及調節訓練(翻轉鏡)、輻軸訓練(稜鏡),小華的視力值可以穩定的看到1.0,並且不會再出現皺眉的問題,而經由屈光矯正的檢查中也發現,不需要再過度矯正才可以看清楚,而透過問診的結果中,小華表示頭痛、眼睛酸的問題幾乎沒有再出現。

       

職能治療師發現:

        小華在書寫過程中,除了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從黑板或書本上搜尋需要寫的字,並寫到指定位置上之外,國字部件的大小以及相對位置分布也較容易出現混亂,另外,小華也較難分辨形近字,容易出現錯別字,顯示小華在視知覺接收的能力中,追視及跳視能力較弱,在視知覺認知能力中,視覺區辨以及空間概念的能力也較弱。

        針對以上能力進行視知覺技巧訓練,透過不同距離的搜尋及抄寫練習、從干擾較多的背景中找出特定圖形或生字、記憶並畫出由多個圖形組合而成的題目、仿拼立體圖形、七巧板等活動,提升視知覺能力,進而提升小華在抄寫過程中的正確性,縮短所需時間之外,書寫國字時,部件間大家及位置分配的正確性也大幅提升,另外,也透過帶著小華討論區辨形近字的策略,例如整理形近字並連結部首及造詞,提升小華區辨形近字的能力,減少錯別字的發生。

        經過兩個月的視知覺訓練之後,小華書寫時,整體的品質以及正確性均有明顯的進步,除此之外,小華因為書寫表現的改善,自信心也跟著提升,老師也反應小華與同儕間互動的動機及課堂上的參與度均進步許多。


摘要

雙眼視覺中,調節與聚散功能是連動關係,而調節功能異常又是雙眼視覺患者的大多數抱怨,佔比約90%的患者皆有問題,因此解決調節功能異常就可以提升患者生活中的用眼舒適度與頭痛等等的不適。調節異常大致區分為四大類:調節過度、調節不足、調節不支、調節萎縮,而雙眼視覺異常大致分為十五種基本類型,調節四種、非斜視型九種、 動眼一種,分別可透過不同類型的視覺訓練解決其症狀與抱怨,檢測中需透過眼位測驗、調節聚散分支調節比例、正負融像範圍、調節測驗、 調節靈敏度...等等,來判斷異常類型。對於低視能領域中的朋友,也與一般民眾相同皆有調節異常之現象,若能透過視覺訓練之功效,將低落的視覺品質與調節、融像範圍提升,就可幫助低視能患者擁有相對舒適的用眼需求。


調節功能異常分類


調節功能異常大致分類四大類 : 

調節不足(Accommodative insufficiency)、

調節不支(Ill- sustained accommodation)、

調節過度(Accommodative excess)、

調節不靈敏(Accommodative infacility)。 


一、調節不足(ICD-9-CM 367.51) 

在完整且正確的屈光矯正之下,第一種調節異常類型-調節不足,在雙眼視覺檢查中經常伴隨其五種症狀。

第一項:低的調節刺激幅度(low amplitude),使眼睛無法對焦至目標產生視力模糊。 

第二項:過多的調節準確性(high accuracy),調節焦點會落在目標之後。

第三項:低範圍的正度數刺激調節能力(Low 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放置正度數刺激水晶體變薄、睫狀肌收縮、懸韌帶拉緊之能力差。

第四項:近距離內斜眼位,造成雙眼休息時的眼位已經較一般正常眼睛位置靠近鼻側,使聚合開散能力影響調節能力。

第五項:單眼與雙眼負度數刺激晶體對焦能力差(flippers test),將正、負鏡片放置眼睛前,誘發水晶體作動,而負鏡片能力反應差。


臨床中快速判斷可能為調節不足:

翻轉鏡測驗中,負度數翻轉不易清楚,正度數易清楚。


對此患者在視覺訓練中舉例


三種訓練原理

1. Brock string push up : 

這是一個改良過的 Brock string 的視覺訓練,是個單眼操作的技巧,先準備一條線與三顆珠子,珠子大小大約視力值 0.6 的大小,方便知道患者訓練時的回饋機制與刺激調節的功能,一開始將繩子的一端放在患者鼻頭,一顆珠子放在 Harmon Distance (因人而異,約是患者手肘到手腕的距離),而另外兩顆珠子可放置繩子的末端,而訓練開始後將在 Harmon Distance 的這顆珠子向內移動並請患者保持清楚,反覆操作,訓練患者調節晶體膨脹能力,每次訓練時比較左眼及右眼與向內移動的珠子距離與清晰度是否相同,兩眼相同為訓練的終點,且訓練期間可加入凸度數刺激移動珠子清晰度的向外能力。


2. Robbins rock(Monocular alternate rock)

在眼睛聚合與開散的同時, 腦部會解析影像伴隨著將影像判讀改變大小及距離,使用基底朝外的稜鏡改變影像投影使雙眼聚 合,物體會因為大腦判斷後越來 越小、越來越近,反之,若使用基底朝內的稜鏡改變影像投影使雙眼開散,物體則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遠,所以操作這項技術時,就是運用大腦解像中的 SILO(Small in Large out)現象。


先將單一眼放置凸透鏡一百五十度,另一眼放置凹透鏡一百五十度,因調節不足的患者對於凹透鏡的反應差、凸透鏡的反應 較好,因此訓練初期的難易度可以做些微調整,增加患者的信心與成就感,透過上述的 SILO 的現象,訓練強化腦部解像的能力而非透過空間經驗來判斷大小與遠近。

在訓練期間,請患者必須將目標保持清楚且穩定不失焦,訓練後期可改變正負透鏡的度數來增加訓練難度,並達成年紀與調 節幅度刺激的標準。此訓練的優點,可藉由訓練調節同時也訓練 腦部主動判斷解像判斷空間的能力。


3. Minus Lens shift

這是一個輕鬆、簡單減緩負透鏡調節有問題的技術,鏡片有效度數會因為角膜頂點距離的改變而有所增減,透鏡越靠近角膜 頂點,有效度數會越高,透鏡越遠離角膜頂點,有效度數會越 低,透過此現象,訓練前先準備視標放置在約一百五十公分處, 並使用凹透鏡一百度單眼訓練, 一開始鏡片靠近眼睛約一點二公分並單眼透過透鏡看清楚一百五十公分處的視標,持續保持清楚,若無法保持清楚,之後慢慢將鏡片遠離眼睛,在移動的過程中找到視標保持清晰的位置,再慢慢往眼睛的方向移動回來,直到訓練用的鏡片可以距離一點二公分處持續保持清楚,若已可以保持清晰於一點二公分處,可將負透鏡的度數增加、難度增加, 直到年紀與調節刺激幅度的標準即為訓練終點。




留言